透水混凝土是海绵城市中重要的一种工程材料,它可以说是海绵城市的皮肤,快速吸收城市路面的积水。通过透水混凝土将雨水的导入,地面以下的海绵城市其他设施就开始了下一轮的运作。今天,我们来说一下浙江的一个城市:嘉兴。
嘉兴,浙江省地级市,位于浙江省东北部、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,是长三角城市群、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、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。嘉兴处江河湖海交会之位,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,与上海、杭州、苏州、宁波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。
嘉兴就是这样一个就在我们身边的城市,就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做海绵城市建设的。
原标题:嘉兴海绵城市建设开工率100% 已完工项目环境大大改善
(来源: 嘉兴日报 记者张萌 通讯员鲍金波)
昨天,记者从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挥部了解到,截至10月底,全市试点区域的116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,开工率达到100%,已完工项目82个,占项目总数的70.69%。嘉兴作为全国首批十六个试点城市之一,试点期间,嘉兴市不仅积累了一定经验,而且试点区域水体水质得到提升,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。
建设成果“多点开花”
据了解,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区占地面积约18.44平方公里,涉及10大类共116个建设项目,总投资约51.09亿元。
试点时期,我市海绵城市建设从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到如今配套政策基本建立,不仅完成了《嘉兴市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规划》和《嘉兴市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》编制,而且还开展了《嘉兴市绿地系统规划》和《嘉兴市城市水系规划》修编,出台了《嘉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》(修订),并对低影响开发控制作出专项要求。
在技术规范上,出台了《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、验收及维护技术导则——低影响开发设施(试行)》、《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——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指导图集(试行)》、《嘉兴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技术导则》、《嘉兴市河道生态建设导则(试行)》等,为海绵城市建设进行规范指导。
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资金,在建设过程中,融资方式持续创新。据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我市按照“边界清、目标明、考核细”的思路包装PPP项目,并严格按照程序要求,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。选定长水塘及长盐塘水文化生态廊道工程、望吴门广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、城东再生水厂工程等3个项目采用PPP模式实施,工程总投资约16.39亿元,占示范区总投资三分之一。目前,工程建设正按计划有序推进,确保明年3月底前完工。
“我们还建立了以问题手册为核心的‘纠错’体系,并建立市县两级技术支撑体系,加强管控。”该负责人表示。据了解,在建设中我市组织设计、施工、监理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开展“回头看”,一方面,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设计、施工等方面的问题,梳理问题清单手册,总结分析原因和经验教训,避免以后的工程建设重复出现错误,确保后续工作的有序推进;另一方面组建由13名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组成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咨询专家组和92名各领域专家组成的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库,为海绵城市涉及材料检测、施工管理等疑难问题以及面上推广和指导等方面提供技术咨询服务。
试点成效明显
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,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“弹性”,下雨时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需要时将蓄存的水“释放”并加以利用。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,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,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,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、渗透和净化,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。
海绵城市最明显的成效就是解决积水问题。例如,试点区域内9个内涝积水点在近年汛期无明显内涝。完成建筑与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31个,改造完成后总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9%,排水防涝标准可达到30年一遇,即24小时内累计降雨227毫米无明显积水现象。而试点区域已建雨水利用设施,实现雨水直接回收利用21.36万立方米每年。
我市还对石臼漾湿地和贯泾港湿地水质进行提升改造,不仅加强对城市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,而且提升了市区这两个饮用水水源地水体水质。其中,市区贯泾港水源地通过一期湿地改造,饮用水水源水质主要指标提高一个类别,从不符合饮用水源要求到基本符合。
“除此以外,我们还对市区老旧住宅小区进行改造,来改善居住环境。”该负责人表示。通过对老旧住宅小区基础设施、雨污分流、景观提升等项目进行全面改造,达到生活污水全入网、基础设施全改造、景观档次全提升,大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水平。试点期间,我市先后实施对烟雨小区、府南花园(三期)、绝缘厂宿舍、范蠡湖实验初中、市图书馆、市博物馆等70个建筑与小区项目海绵化改造,目前已有50个项目改造完成,提高建筑与小区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,控制雨水对河流的面源污染。完成海绵化改造的建筑与小区,80%的劣五类雨水得到了生态处理成为四类水。民意调查结果显示,90%以上的群众大力支持海绵城市建设。